Archive

‘好文章分享’ 分類過的Archive

失意體前屈 「Orz」

2005年5月31日 尚無評論

常常在 bbs 或 MSN 上,看到有人會用 「orz」 做結束語,看起來也不像一個英文單字,應該也不是一種諧音。直到今天才從中山大學 West bbs 的某一篇文章得知,原來這是失意體前屈的文字表示法。orz,由左至右,三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 「頭」、「上半身」 和 「下半身」,看起來就像一個失意落魄的人,無自主的跪在地上,然後用手撐在地上,頭失意的下垂,以上的分解動作,可以看這個動畫演示,我想你會更清楚知道我在講什麼。有人也很認真的去找 (或創造?) 有哪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譬如這裡 (Sony 的 VAIO 也被竄改了 :p)。

這也讓我想起,前陣子在 PALMisLIFE 看到的失意體前屈話題。裡頭有一個 papercraft factory 的連結,可以讓你把圖印出來,享受自己動手 DIY 失意體前屈娃娃的樂趣 (除了失意體前屈娃娃,還有任天堂主機、任天堂卡匣等其它有趣的圖),有人也把自己的完成品拍照上傳,大家可以上去觀摩觀摩。 :p

另外還有廠商推出的週邊商品。這也讓我搞混了,到底是廠商先推出這個有趣的東西?抑或真的是某人的突發奇想?

Categories: 好文章分享 Tags:

塑造 e-Brand 有方法

2005年5月23日 尚無評論

唯有結合虛擬及實體世界的品牌策略,才能夠強化品牌力量,讓品牌價值真正轉換成市場價值,創造更豐厚的營收…

2003-09-04 / 經濟日報 / 40 版 / 副刊企管 / 文 許朱勝

當網際網路成為年輕人的寵兒時,業者不斷誇耀使用者所涵蓋的廣大範圍,從性別、年齡到種族,網路族群似乎每天都在成長。 但是,究竟企業該如何爭取不同族群的上網顧客?特別在網路橫幅廣告越來越缺乏效果的今天,企業又該如何有效建立 e-Brand?

「網路社群」或許是個不錯的答案!就如同一般人「物以類聚」的習慣,網際網路使用者也會依個人興趣加入網路社群。 這些小團體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基於共同的興趣或生活型態。因此,企業正好得到一個提供服務的機會,甚至是一個塑造品牌特性的良好環境。

透過網路社群,企業可以更了解顧客、更容易與顧客對話,甚至使顧客互相了解。另外,企業也可以讓消費者與專家溝通, 以協助未來產品發展與設計,甚至提供社群網友特別設計的產品。

網路社群提供的利益

至於網路社群究竟會為企業帶來哪些利益?這主要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

地點、地點、地點:「企業若要吸引目標顧客,就必須找到他們」– 這句話同時適用於實體及虛擬世界。事實上,光在網路上建立店面是不夠的。企業必須加入正確的入口網站及社群,方能占據最好的地點。
成為廣大使用經驗的一部分:網路社群的原始功能為收集相同主題的資訊,再將其整理、分享給社群中的成員,使其能夠有更完整及滿意的使用經驗。如何加入其中,並且勝出,成為單一品牌的大挑戰。
與產品生命周期連結:每一個產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成功的品牌瞭解生命周期從何開始 (選購)、從何結束(丟棄),以及其間的每個階段。同時,企業也必須瞭解不同產品從購買、維護、到丟棄的細微差異。在特殊的網路社群中,品牌可在產品生命周期中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

虛擬與實體策略結合

在了解網路社群之後,企業必須更進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地將虛擬及實體世界的品牌策略結合,發揮最大的效果?我們特別提供幾項評估的要素:
你的品牌與網路年代的關聯性高嗎?是否需要更新?是否具有足夠的彈性?
你的數位品牌策略如何與實體世界的品牌連接?你的數位品牌策略是否夠具有獨特性?要如何執行?為什麼?
你是否從顧客的利益出發,妥善利用在虛擬或實體世界的優勢?
你的品牌策略是否由「形象專注」轉變為「經驗取向」?不論在虛擬或實體世界,你的品牌承諾是否與顧客的使用經驗結合在一起?
你的品牌最適合切入網路的地點及方法為何?你如何區分顧客類型,是利用傳統類型,還是依照更正確的網路社群分類?
你的數位品牌是否只著力於自有的品牌網站?是否有參與網路社群並建立良好的關係?
與競爭者相較,你的數位品牌策略為何?差異化策略?還是採取類似策略?
當你在建立數位差異化策略時,品牌形象是否突破了確實性(credibility)?
你曾進行何種數位品牌完整性的保護措施?

在網際網路時代,似乎只有「品牌」才能夠在虛擬及實體世界中,不斷保持其價值。可惜的是部分企業卻過於專注所屬的數位人物或現實世界的品牌形象,而削弱了品牌的力量。

IBM 也曾經面臨類似的挑戰。在一路走來的經驗中,IBM 已充分體驗了解現今數位世界中,行銷環境的複雜度, 也希望藉由本文提醒全球企業,唯有成功地結合虛擬及實體世界的品牌策略,才能夠強化品牌的力量,讓品牌價值真正轉換成市場價值,創造更豐厚的營收!

(作者是臺灣 IBM 總經理)

文章出處:IBM知識大學

Categories: 好文章分享 Tags:

好玩的「莫非定律」─非常有趣的心理學

2005年5月18日 尚無評論

從Email上看到的,覺得不錯就貼上來了~~~

人往往以為的事~就偏偏事不是你想的那樣~~^^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不帶傘時,偏偏下雨;帶了傘時,偏不下雨!在門外,電話鈴猛響;進了門,就不響了!這樣的事兒總是無可奈何,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卻是常有!

「莫非定律」講的正是你我的尷尬,點的正是你我共同的弱點,騷的正是你我共同的癢處!自從我無意間在光華商場翻到它:「莫非定律」,那一刻起,它便成了我的聖經!我相信讀過它,它也會成為你的!

莫非者,查無其人,是個虛構人物:一九五○年代美國海軍的教育宣導卡通裡面,有個笨手笨腳的機械士叫做莫非。所謂莫非定律,最早就是出自這部卡通。後來又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莫非定律,原來的那一則因而又被稱為莫非第一定律 (Murphy's First Law)。

莫非定律風行一時,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琅琅上口。不少好事者也動腦筋想出各式各樣的定律原理,其中不乏許\多有趣的想法。以下就列舉一些與讀者共享。

more..

Categories: 好文章分享 Tags:

將部落格(blog/網誌)應用於英語課程上

2005年5月17日 尚無評論

不少教育學者專家已經接受使用網際網路和英語教育結合, 教師常使用的網路工具有:電子信箱(e-mail),論壇(Forum),聊天室(Chat rooms)等。而最近的網路部落格則興起另一陣的討論風潮。

部落格(blog)是什麼呢?部落格又可稱為網路日誌。是電腦使用者個人將他們的文字、意見、想法透過簡單的操作而形成的網路日誌。部落格的網路日誌是直接透過瀏覽器立即刊登在網路上。任何人都可以藉由文字的輸入、複製或黏貼來設計自己的網路日誌。使用者也可以加上圖片、音樂讓網誌更有趣。網誌就像是一本公開的日記,而且,網誌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讀者可以反應任何意見,還可以一起討論。

最近幾年,網誌在互相合作的網路環境中帶來一股熱潮。網路日誌不只是線上的日記,還可以作為語言教育的用途。網誌的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同儕之間也可以回應,另外也可以做為資料查詢與討論事情的工作平台。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介紹幾種網誌的功能,進而讓教師們認識並應用於英文教學的課程。

將網誌應用於英語教學有下列的功能:

一、部落格提供學習者線上的閱讀練習:

有時候學生對於紙張的閱讀資料感到無聊,教師應用網路於教學上,有時能讓那些學生因為透過上網瀏覽網站,而加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當他們對英文有興趣時,就能增加他們的自信和減少對英文的厭惡及恐懼感。

二、應用部落格談話可以促進線上文字的交換:

當使用者進入任何一個網誌時,都可以留言,或對於文章加以評論。因此教師可以應用部落格問學生問題,詢問他們的觀點,鼓勵或規定學生用英語發言,進而促進英文的使用。在寫作方面,部落格也提供練習如何寫作,如何表達。而且不管作者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其他的讀者都可以藉由網路看到。因此,透過意見的交流,及參考其他人的文章風格及寫作方式,相對地也能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三、部落格提供其他學習的資訊連結:

在部落格中也可以建立連結網站,利用超連結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可以連結線上各式的考試、英文即時新聞,或者用聲音和影像來練習英文。如此一來,便提供除本文外的額外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多方面地攝取相關的知識。

筆者另外發現有些網誌竟然有原作者的錄音!如此一來,除了文字訊息的交流,網誌部落格還可以用聲音的呈現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們也可以藉由點選外國的部落格來訓練自己的聽力,也可以試著將自己的聲音存在自己的部落格裏。還有Moblog (行動部落格),這是國外的新玩法,可以透過用手機拍照或傳送簡訊,用MMS將手機的簡訊寄到自己的部落格,所上傳的資料會直接存入部落格或相簿裡,可讓部落格裏的內容更即時、更貼身、更豐富!

如此看來,網誌部落格可以作為語言交換教室,讓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學習者藉由網誌一起參與和發表他們的觀念與想法。英語教師們不妨在運用電子信箱或聊天室之餘,也嘗試看看網誌部落格是否能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否能注入另一股學習的動力。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楊士賢老師

文章出處:英語教育電子月刊

Categories: 好文章分享 Tags:

當周杰倫遇上討厭的英語字彙

2005年5月17日 尚無評論

緣起  
                            
筆者自小學習古典音樂,受其薰陶甚深,休閒、抒壓少不了音樂,即使讀書、準備考試時也有音樂為伴,音樂帶給筆者極大的正面影響。其中,巴哈、莫札特及貝多芬的曲目,最常被筆者選為伴讀音樂,也確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在教職崗位上,發現許多學童愛聽的是流行音樂,也喜歡在讀書時聽音樂。筆者希望藉由個人專業與實際經驗來探究:音樂是否有助於英語字彙的記憶?而哪些類型的音樂又最適合作為學習英語時的背景音樂呢?

音樂V.S.記憶

筆者於此間蒐集了許多相關資料,發現國內外均有為數不少的研究證實:音樂在人類學習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如能集中注意力、提升語文學習成效、提高閱\讀記憶…等,此間最著名者,莫過於近幾年紅透半邊天的「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

外國學者Rauscher於《自然》期刊上發表其研究結果指出,莫札特的音樂能提高大學生空間智力測驗的分數達八至九分,經媒體大幅報導後廣受矚目,其他學者也競相投入相關的研究,陸續發現:學鋼琴的兒童和學習電腦或其他課程的兒童相比,他們的空間和時間智力進步了約36%,並且所增加的智力可以持續一天以上。這些研究結果發表之後,美國許多公立學校開始播放莫札特音樂做為學習時的背景音樂,同時也表示學生的注意力和在校的表現的確獲得改善。

以電腦分析許多作曲家的作品,發現並不一定是莫札特的音樂才有此效果,許多和莫札特音樂曲風類似的古典音樂,也可以改善人們各方面的表現,如巴哈的音樂即和莫札特的音樂具有極相似的特質。

近代的音樂教育學家則認為,自小實施音感訓練對語言的學習大有助益,能夠促進和開發記憶力,亦有學者大力主張音樂能增進語言藝術的學習。巴哈、莫札特、韋瓦第的樂曲可刺激腦部細胞的活化,長期薰陶下,自然能提高記憶力;文中另提及浪漫派樂曲對於提高記憶力的成效最佳、演奏手法多變化的樂曲,正可訓練大腦對符號的解讀能力。

至於流行音樂方面,國外學者大多認為音樂會分散注意力,且人體受到了節奏瘋狂、旋律紊亂的頻率刺激,可能會造成記憶力減退的現象;然而,國內也有許多教師持不同的看法:他們在觀察學生、與學生對談中發現,當學生身心俱疲時,流行樂能振奮精神、引起專注力。在英文的學習上,流行音樂更是幫助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大助力。由於旋律韻律的顯明,學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英語口語表現的抑揚頓挫;也因為對歌曲的喜愛,想了解出現在歌詞中某些英語字彙的意義,開始進入英語的世界,自然而然也能熟記這些字彙。

音樂V.S.英語字彙

為了解音樂對學生在英語單字記憶上,是否與其他的學習同樣產生影響,筆者邀集三個班級一同進行施測,欲避免單次施測產生的偏頗,故進行三次測驗,分別相隔一週的時間。首先從教育部於2004.5.16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最基本之1200字詞」中,隨機抽樣選出90個英語字彙,並分配為三次施測所用,亦即每次施測均使用30個英語字彙。

第一次施測,三個班級在記憶英語字彙時均不播放音樂;第二次及第三次施測時,A班級不播放音樂、 B班級播放古典音樂、C班級則播放流行音樂。以後兩次施測的結果與第一次做比較,觀察何種音樂情境最有益於英語字彙的記憶。其中,使用的古典音樂包括巴哈的《C大調第一號組曲(BMV 1066)》及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使用的流行音樂則包含了周杰倫、蔡依林、王立宏、孫燕姿……等歌手的歌曲。

比較其結果,在不播放音樂的班級,後兩次施測的分數約比第一次增加5分;在播放古典音樂的班級,增加的幅度約為5∼6分;而播放流行音樂的班級,則明顯地增加了10∼11分。

筆者於過程中觀察三個班級的同學、事後並與其對談,發現不播放音樂班級的學童參與的意願較低,施測的過程中容易分心、注意力鬆散;播放古典音樂班級的學童表示音樂很好聽、很吸引人,在記憶過程中表情愉悅、專注力充足,情緒較為穩定、不易被外界干擾所波動;而播放流行音樂班級的學童施測過程感覺精神飽滿、活力十足且躍躍欲試,同時也表示期待下一次的施測,且每次施測完畢後都想繼續聽音樂。

綜上所述,流行音樂對英語字彙的記憶有較大助益,其次為古典音樂,兩者均優於不播放音樂的情境。

音樂V.S.教學

根據許多對大腦的研究顯示,音樂是由左腦掌管,而語言、邏輯的學習則為右腦掌控,值得注意的是,左右腦合作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全盤能力和效率。理論與實務能夠相互結合,的確足為一位身在教學最前線的教師感到欣慰,他人的研究與自己的親身體驗能夠相互呼應,使筆者更有信心提出建議,與所有的教學者共同勉勵及分享。

音樂向來被認為具有轉換心情的功能:柔和的音樂使人心神安定、激昂的音樂令人充滿鬥志,清新的音樂使人情緒舒暢、活潑的音樂令人感到鼓舞歡欣。在學習英文(或其他科目)的同時,教師若能細心觀察,善用適合的音樂情境,必對教學成效及學童的學習效率有事半功倍的幫助。如前一節課剛打完一場躲避球賽,學童心情浮躁,此時便可在教室中播放輕柔的古典音樂,幫助學童收心、集中注意力,提高其學習成效;若前節課因被責罵而心情沮喪,教師則可選擇先播放快節奏的流行音樂來鼓舞士氣、忘卻煩惱,這麼一來學童便能以較愉悅的心情參與這一節課的活動,學習效率自然提升。

許多家長反對孩子邊唸書邊聽音樂,亦有部分教師排斥在教學時播放音樂。然而身為新時代的教學者,不妨以更開放的心胸來嘗試新的理論、體驗新的發現。有可能您會驚訝的看見:巴哈讓孩子記住了更多的英語字彙呢,周杰倫使孩子更愛學英文!

文章出處:英語教育電子月刊

Categories: 好文章分享 Tags:
分頁: 上一頁 1 2 3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