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知識管理’ 分類過的Archive

學習型組織

2007年6月5日 尚無評論

     近年來不管是公部門或私人企業,都講求要成為學習型的組織,什麼是學習型組織呢?  個人覺得簡單來說就是”建構一個有利自我學習的環境”。聽來簡單但要做就非常的困難,只有口號是沒有用的,如果沒有從頭規劃,訂定KPI,那到了年終時,根本無法看出推行成效。
     目前一般的通病不外乎都是虎頭蛇尾,上級主管滿口說支持,但所有主管都年過四十只剩那張嘴,有時還會老人痴呆、健忘,沒有好規劃、定訂KPI、定期檢示進展、沒有任何預算或人力全力投入,到頭來~~全是場空,勞民傷財不值得呀!!所以要實行就要先思考一下, 公司有這能力嗎?  並且願意投入嗎?  不要最後只能對外說 我們是家學習型的組織

more..

Categories: 知識管理 Tags: ,

《個案分析》核心領域知識報酬率經由KVA法計算

2007年1月20日 尚無評論
《個案分析》核心領域知識報酬率經由KVA法計算
【2006-01-08 工商時報 企業個案研究 】

A銀行台中分行為台中地區各分行之總部,是台中地區最大的分支機構,配有相當的人力、物力,負責控管整個台中地區的業務,也是台中地區業務量最高的地方。以下我們以台中分行消費金融部的資料,來說明如何應用「知識附加價值法」來協助公司作出最明智的抉擇。

       如前所述,A銀行現階段係將證券及銀行相關業務產品服務,經由系統規畫協調搭配,以拓展全方位完整性金融版圖。為達成此策略性目標,如何發揮產品附加價值最大化,以提高「知識報酬率」(Return-on-Knowledge ratio、ROK),是個關鍵性的議題。利用知識附加價值法即可正確估計帶來改變與創造所需的知識量,圖一是利用KVA法之「學習時間方法(Learning Time)」評估知識量的七個步驟。進一步以A銀行台中分行消費金融部為例,所做的評估過程與結果如表一。

       從以上分析可知A銀行台中分行消費金融部在四個功能業務之中,以房屋貸款功能(194.44%)的知識使用績效相對地高於汽車貸款功能(72.42%)、信用貸款功能(35.34%)及內勤功能(59.70%)。這顯示出房屋貸款功能為其主要價值創造的來源,而另外能創造收入的二功能領域:信用貸款及汽車貸款功能的ROK偏低,顯示出仍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為此,A銀行現今最主要的課題是在於提升總體營收的數字,增加個別功能領域的ROK。其建議做法如下:

       (一)實行標竿管理

       以房屋貸款功能為榜樣,要求其餘功能領域學習其優點及各種管理制度。

       (二)效法產業裡的典範銀行:效法B銀行

       (1)招募新人:在早期,B銀行偏好雇用知名學校的畢業生,因此主要的基層工作都由這些高品質的人力來擔任。

       (2)再訓練:B銀行員工訓練的重要特性是有特定的主題,在職訓練課程也十分突出,亦即個人將其責任範圍做更深入與廣泛的訓練。

       (3)留住人才:為留住高品質員工,B銀行投入許多努力改善員工福利,除了持續改善福利之外,人力資源部門也被授權去開發人才資源庫(MRI)。這系統追蹤B銀行員工職業規畫和目標,其目的在於建立更流暢的升遷管道。

       (4)建立銷售目標與激勵計畫的概念:這項機制是以每季為基礎,設立全年的預算預測。銷售目標則是以個人銷售在全年的預測過程來設定,並搭配使用激勵計畫來分配銷售目標,在超過特定目標時給予獎勵金,此一標準包括個人目標及小組目標。此外,並利用利潤的百分比做為提升銷售量的激勵工具。

       (5)行銷活動刺激消費者需求:B銀行在1994年推出相片信用卡時,相片是印在信用卡背面,B銀行在全球皆採用這種方式。隨著許多市調研究以及成功的定位,相片卡獲取極大的市場占有率。在年費上,B銀行和其他銀行間採行了差異化策略,B銀行強調更多的利益和高品質的服務來區隔出特定的顧客群。

       (三)策略聯盟

       結合房屋仲介商、汽車經銷商…等中間商,多接觸更廣大的客層,給予客戶低利貸款,以爭取客源和打開知名度為首要目標。

        ■經營管理上的意涵

       經由KVA法的分析與計算,已經可以很明確地得知,在部門中各核心領域的知識報酬率,也同樣地知道在部門中哪一個核心領域是投入產出效益最大的地方。如此一來可以依據各核心領域知識報酬率的比率大小,來分配未來投入在各核心領域資源預算的多寡,也做為行使策略性思考時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

       要提升各核心領域的ROK,不外乎提高個別核心領域的知識量,而要提高知識含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先建構制度完善的資訊系統,因為一個好的知識管理系統,一定會搭配良好的公共資訊系統平台,畢竟所有的知識管理都得從資訊系統中的知識分享開始著手。藉由資訊系統的建立,知識管理的推動,從而提升整體知識含量與ROK,進而達到公司整體競爭力的增加。

       其次,藉由KVA法將知識量化的數據,能讓員工得知其自身核心領域對於公司獲利的貢獻,更讓員工了解其知識含量與ROK將會是做為績效評量與基準的一項重要依據。知識可說是一項公共財,且不會因多次使用而有所減損,反而會因不斷的使用與驗證,產生更新更實用的知識,然後再予以累積與分享,促成循環的功能。要達到知識循環與更新的目的,重要的就是個人不斷充實知識與新知,可利用讀書會、研討會等活動,來使知識互相考驗與刺激。

        ■對投資大眾的意義

       在未來,無形的智慧資本占公司整體價值的比率將是有增無減。KVA法的分析,可讓投資大眾得知一間公司的智慧資本含量有多少,運用知識所產生的報酬又有多少,真正為公司創造價值的部分究竟在何處,在未來公司成長的重點方向又是如何。如此在選擇投資標的的同時又有另一項新的參考指標。

        ■在購併決策上的應用

       傳統的購併方法是利用計算財務報表上的有形資產與股東權益價值來做為購併的依據,但在知識經濟體系逐漸邁向成熟之時,這套方法很可能就會不合時宜。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強調本身無形資產、智慧資本的價值性,附加在公司整體的價值之上,與各種愈來愈多,愈來愈複雜的評價工具,都會令欲購併者的談判能力減弱。

       由於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技術(含產品與製程)、智慧資本、知識、品牌、商譽…等,多不勝數。KVA法能幫助診斷企業知識貢獻的績效,衡量智慧資本的數據,為購併者提供指標,藉以了解標的公司在何處是較具有價值的,可以針對ROK的多寡來做為另一項增加談判力量的工具。

文章出處:2006-01-08 工商時報

讀後感想:
      本篇提到的ROK的立意蠻不錯的,藉此讓知識可以有衡量的依據,也讓員工有目標的替公司累積對公司有最大幫助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多了一項可以評估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度的基點,不過一般知識的分類如果要完全劃分為單一業務使用是非常困難的,而每一項的知識要再精算出其對業務上的重要性更是困難! 所以如果能先行定義出公平的評估依據,這樣在推動上才不會將時間浪費在無謂的討論上。

Categories: 知識管理 Tags:

啥~好一個知識社群

2007年1月9日 尚無評論

     目前我從事的公司主要的是將explicit knowledge (顯性知識 or
外顯知識)保存下來,但在知識管理領域之中,特別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如何保存 tacit knowledge (隱性知識 or 內隱知識)
,關於explicit or tacit 的定義就不多說啦 網路上蠻多資訊的 去問孤勾大師吧

     目前保存tacit knowledge,我個人認為可由幾種方式保留下來:

  1. 專案方式: 利用運行專案的過程,將專案執行從頭至尾記錄下來,並最後檢討,最後可以產出一些explicit knowledge like SDP,SRS,Weekly meeting record等。
  2. 工作流程: 和專案很像,廣義來說我認為也可以定義成專案,但他小了點,我比較覺得可以用task來說比較貼切,我們在做任何事時,往往都會有自已的方式或要學習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最後會產出的explicit knowledge like SOP
  3. 社群:利用半官方or非官方的方式 把有共同目標或興趣的人聚集起,可以激起火花,增長個人知識,像是家族、討論區、工作圈等 我個人都覺得可以歸到社群這類


     以上三種,都是希望將內隱知識外顯化,也是目前我個人認為大家最想做的,但一直沒有做好的一塊,不過這次如同標題所示,我們只對知識社群進行討論,對於社群的更多解釋 請參考 :

開啟知識管理的動力心臟-建置知識社群 陳永隆 所撰寫的

虛擬社群 南華出版所研究生 王璿

     就我所知,目前大家想推行社群時,往往想說用非官方的方式進行,就是純興趣的方式推動,因為這是目前時下最能運作成功的一個方式也是不用”特別”費太多心就能推行成功,因為都是因興趣而聚集的,所以活動力比較強

     不過非官方的 要公司來推,那推成功也應該對公司沒多大的幫助才對(除了向心力),所以公司想推社群,往往是希望能對公司有幫助的,不過這種總是推不起來,我個人認為因為缺少了興趣所以就沒活力,沒活力那就推不起來啦,所以如果要推行好,個人認為下面幾點要注意:

1. 和km一樣要上級主管支持,由上至下,效果最好,最好成立推行小組定期宣傳及獎勵 (這點最難做到)
2. 看過一些討論,建議以半官方的模式最好,公司有給獎勵或獎金以利誘方式會好點
3. 如對一些枯燥的議題,建議要先有企劃案,並且進行工作分派 找出以下幾種人:


  • 主持人:就是版主啦,擔任此重責不用這是這領域的topic 專家(非官方一般都是),但他要有可以帶領大家進行討論並且如何結論的能力才行
  • 專家:當然就是要是這領域的專家,他可以適時的參與其中給與新人意見看法,或是指引明燈,當然推動計畫或執行特殊任務時,這些專家是重點人物
  • 氣氛製造家:一個社群的活絡,總要一些小丑(^^ 沒有扁低意思)讓整個社群是有活力有朝氣的,讓人投入其中會感覺很舒服,而不是因為一定要上而上來
  • 推廣家:當社群推行成功,總要有人四處散發宣傳,才會讓成員有成就感,更可以讓這社群有新水願意投入


4.社群要定期檢驗,達到目標者要給予獎勵及宣傳,讓人覺得參與其中很有成就感

5.定期活絡並想法子可以注入新血,以其永續經營並且也較能有創意思想產生

6.建議如果公司的人都在同一間office 那可以免了,有地域之間隔最好,有同類型工作的員工愈多也愈好

7.最好可以跨組織進行,讓不同領域的人投入,更能激發出創意


     目前覺得大家都懂社群是什麼,也知社群怎麼參與其中,但往往把社群當做是工作時,又不知要如何運作,而且又以我上述的第一點所言,公司認為應該很容易所以不投資源及用心去做,所以這個也都是聲大雨點小….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指教來討論

Categories: 知識管理 Tags:

知識管理系統漸普及於醫療業 (林世捷 in Taiwan.CNET)

2006年4月8日 尚無評論

知識管理系統漸普及於醫療業

媒體刊登:Taiwan.CNET.com 刊登日期:2006/7/10
知識管理業者指出,知識管理系統漸從製造業研發部門、金融業等產業導入風,漸普及於醫療業。

叡揚資訊企業電子化產品事業處處長胡瑞柔表示,以往知識管理多運用在製造業的智財權、研發部門,將流程中重要的資料保存來。但隨著醫療業者有許多個人化的資訊,像是醫生個人的專業知識、病人個案的知識,需要透過知識管理系統粹取出來,以及主管單位的要求,這一股風潮也吹向醫療業。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一詞,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提出,他表示未來將會是知識型的社會,管理知識勢必成為未來企業核心策略。知識管理所指的是透過系統將知識粹取出來行為,目前企業面對的知識管理內容,大致可分為顯性及隱性兩種,顯性知識指的具體的資料,例如專案報告;隱性知識是指的是工作過程中的know-how,例如工作歷程、活動經驗等,企業就可以利用知識管理工具的提供,協助企業管理內部知識。

以往知識管理多用於製造業的研發部門,像是高科技產業屬於高知識技術密集的行業,特別需要將技術、研發人員的知識保存下來做有效的利用,不然往往當專案結束後,相關的開發、技術人員所研發的技術也就會跟著流失掉。

在歐美,法令遵循的壓力,是促成醫療業開始重視文件保存與存取的主因。例如健康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PA)規定醫療機構必須要把電子通訊留存、紀錄、加索引,以便查詢和稽核。

胡瑞柔進一步表示,同樣的需求也出現在醫療業。她表示,醫療業使用知識管理系統原因在於,許多大型醫院會透過案例討論的方式來集結許多醫生的意見,但是以往討論之後沒有一個紀錄的機制,重要的知識跟著醫生被帶走,現在就有許多醫院開始透過社群分享、顧問團隊粹取知識的方式,來協助醫院將知識保留下來。此外,加上醫院需配合衛生署每三年要做的評鑑,醫院必須要有整理完善易於搜尋的資料庫,因此需要透過知識管理來協助資料的搜尋以及知識的建立用來越普遍。

目前像是有導入知識管理系統的醫院就包括有,花蓮玉里醫院、台北醫學院、國民健康局、行政院疾病管制局、台北護理學院等。

胡瑞柔表示,許多醫院也希望藉由知識管理縮短訓練新進醫護人員時間,重點在於將醫療流程標準化,放在資料庫中,透過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以及基本醫護資料,可以進一步訓練新進的人員。

也提供知識管理系統的業者,碩網專案經理林世捷也持同樣意見,表示醫療業從去年開始許多醫療院所導入知識管理系統,像是政府的國民健康局也建立一套知識管理系統,將以往20多個醫療網站集結起來。提供民眾可以上網查詢健康資訊或是一些疾病資料,或是給衛生所的醫生護士作醫療諮詢的資料庫。

目前叡揚以Vitals/KM及碩網以SmartKMS知識管理系統進入該市場。提供知識管理的業者包括微軟、IBM、意藍、碩網、龍捲風、叡揚等。

資料來源:Taiwan.CNET.com:新聞專區 記者林怡辰╱台北報導 04/07/2006

資料來源 : 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opic/os/0,2000085720,20107689,00.htm

小弟大名出現了..放了小弟的大名似乎對讀者沒多大的影響力 @@||
Categories: 知識管理 Tags:

政府單位運用KM對民服務

2006年4月8日 尚無評論
文/林怡辰 (記者) 2006-04-05

政府單位運用知識管理(KM)平臺作為與民眾雙向溝通的介面,這類應用不僅簡化政府內部作業流程,也能提供民眾更即時的資訊。

為了達到更快速便民機制,許多政府單位在這一兩年來,開始透過知識管理(KM)平臺,作為與民眾雙向溝通的介面,這樣的應用不僅簡化政府內部作業流程,也能提供民眾更即時的資訊,目前包括臺北市政府、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臺北縣政府、農委會及科資中心的「科技政策研究網」等,都已運用該項機制。

科資中心的「科技政策研究網」,去年1月引進了KM的機制,方便民眾查詢資料。該網站主要是提供半導體、奈米等新科技資料,協助科資中心建置KM系統的業者意藍產品規畫師徐孟麟表示,透過KM系統,該單位可以很有系統地將資料建立起來,還可以開放給民眾使用,民眾只要申請成為會員就可以進入這個KM系統查詢資料,而且透過權限管理的功能,還可以將會員分成若干等級,分別可以查詢到不同的資料。

此外,臺北市政府也運用KM的平臺,來提供查詢及客訴的功能。其中,該網站上的FAQ查詢,就是透過KM機制來做的,該單位在這個平臺中把過去一些民眾常問的問題建檔,集結成FAQ,省去以往作業人員需要一件件回復的時間。此外,這個FAQ是一種連動式的查詢機制,不同於一般網頁提供的FAQ問題集,需一層一層的查詢,該項機制讓使用者只要輸入關鍵字,例如公車,就可以查詢到各項關於公車的問題,如果仍找不到所需要的還可以全文再檢索,會再細分到所需要的項目。

另外,網站上提供的「市長信箱」服務,背後的機制也是KM系統,民眾上網詢問問題或申訴之後,系統就會透過案件自動分派機制,一件件由北市府再派送到各單位,像是交通問題會由市長信箱轉至交通隊。

為臺北市政府建立該項系統的叡揚資訊企業電子化產品事業處經理林秋丹指出,目前這個「市長信箱」的機制還與客戶關係管理(CRM)結合,當民眾問問題後,可透過系統查詢目前案件處理進度,可以得知案件處理到什麼階段,還須要幾天處理時間,何時結案等,此外,如果民眾沒有上網查詢,系統也會在處理到各階段時,主動回報進度給民眾。

由於目前許多市民有問題都直接透過市長信箱來發問,臺北市政府去年案件處理一季約有1萬2000件,每件平均需要花費9天的處理時間,目前導入KM系統後,雖然案件增加到1季有1萬4000件的案件,卻可在3.5天內即處理完畢,效率增加很多。

臺北市政府未來希望建立各機關一個獨立KM便民管道,提供透過KM系統的立即回覆機制,進而加速作業效率。文☉林怡辰

文章出處:iThome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36473

讀後心得:

基本上個人一直認為 KM如何能讓企業感覺到有其價值

應該是要建立在可以幫助或減化於 目前工作
如此一來就等同於可以記算出KM帶來的效益

這樣KM才不會變為聲大雨點小….

Categories: 知識管理 Tags:
分頁: 1 2 下一頁